top of page

發展虛擬資產 香港莫失良機(2023年3月18日)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與福互相依存,往往福因禍而生,而禍中也潛伏有福的因數。用股神巴菲特的話來說,就是不要浪費每一次危機。


美國自2022年3月開始,瘋狂連續加息抗通脹,使最安全的債券資產,變成最危險的資產。2023年3月10日,美國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成為美國加息的首個重磅犧牲品。


矽銀破產規模 美史上第二


截至2022年12月底,矽谷銀行的總資產超過2090億美元,存款超過1750億美元,以規模論,為美國史上第二大銀行倒閉案,緊隨2008年因次貸危機,而倒下的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 Savings Bank)之後。


矽谷銀行的死因很傳統,與其他大部分倒閉的銀行一樣--擠提。銀行是一個高槓桿的行業,流通性是銀行的靈魂。銀行的成敗建基於市場信心,一旦市場信心動搖,產生擠提,沒有一家銀行是安全的。矽谷銀行將猛增的高新科技企業的活期存款,大量配置到有期的住房抵押債券(MBS)和國債上,再加上致命的槓桿操作,在債券價格大幅下滑,科技企業存款快速流走應付經營挑戰的雙重挾擊下,經營早已陷入危機。最終因為賣出220億美元的債券,實現18億美元的投資損失,高於2021年15億美元的全年淨利潤,引爆信心危機,存戶排隊提款,不用48小時就驟然倒閉。現在市場的目光,都聚焦在矽谷銀行的倒閉,會否波及其他銀行,產生骨牌效應,引發金融危機,成為雷曼2.0。


筆者相信矽谷銀行引發金融危機的機會不大,因為過去十多年以來,美國次貸、歐債等危機,一個接一個,全球央行在應對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實操經驗,因此,發生雷曼級別的金融危機的機會不大。然而,矽谷銀行對虛擬資產行業的發展,特別是對香港虛擬資產行業的發展,將具里程碑的意義。


避險資金流向虛擬貨幣


矽谷銀行一直被市場視為虛擬資產的友好銀行,並為全球第二大虛擬穩定幣(Stable Coin)USDC的主要存款機構之一。截至2023年3月13日,USDC在矽谷銀行的存款規模達到33億美元。早在矽谷銀行被接管前的兩天,也就是3月8日,在美國經營虛擬貨幣銀行的Silvergate Bank母公司Silvergate Capital宣布清盤。矽谷銀行被接管后四天,也就是3月12日,美國第29大銀行Signature Bank宣告倒閉,成為美國歷來第三大的銀行破產案。


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對虛擬資產行業最為友好的三家主要美國銀行全部倒閉,這是否意味着虛擬資產行業的嚴冬再來?傳統智慧告訴我們,當金融危機發生時,全球資金將會湧向避險貨幣和資產,而當下的避險貨幣,除美元外,還有比特幣和乙太坊。


比特幣從3月10日矽谷銀行被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前的低位19549美元,上升33%至3月14日的高位26386美元;同期,乙太坊則從1368美元,上升30%至1778美元。


比特幣和乙太坊能否成為避險貨幣或避險資產或許尚待時間驗証,然而,香港重點發展虛擬資產行業的政策肯定是對的。


相對於去年,現在的發展時機更佔優勢,因為全球市場花費萬億美元,活生生也進行一場「真人騷」,為香港省卻了大量的研究經費和風險模擬的投入。


發展新事物,肯定會帶來新風險。我們一切的恐懼,來自於未知。那麼,現在我們既然已經知道了,就可以不用那麼恐懼了,可以不用把一切或然風險都考慮進來了,有關監管當局可更加科學地訂立,更加符合發展和監管需要的管理辦法,告別一刀切的監管模式了。正如狄更《雙城記》所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香港千萬不要浪費這一次危機。

Commenti


I commenti sono stati disattivati.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