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全球經濟地位的提升,其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這使得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主導性地位受到挑戰。自2014年以來,中美關係的演變,便凸顯了這一趨勢。
我們首先回顧到奧巴馬提出的「重返亞太」政策,即調整美國原先在歐洲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的海軍力量,加強在亞洲地區艦隊的存在,尤其是太平洋地區艦隊。這一行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軍事力量,牽制中國的崛起。其后,特朗普上台,對中國發起了貿易戰和科技戰,以一些牽強的理由來壓制中國,其核心目標依然是遏制中國的發展。
美試圖將北約擴展到亞洲
在拜登上任後,他雖然口頭上表達的是,不阻礙中國發展的立場,但是奧巴馬的「重返亞太」政策並未有所改變,甚至更進一步,試圖將北約擴展到亞洲,以軍事手段牽制中國。同時,貿易戰並未有所緩和,關稅仍然居高不下。此外,科技戰也在持續進行,美方不斷將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現在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百年未有之變局,這主要源於中國的快速發展,帶動的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的改變。那麼,對於這樣的變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答案是中國需要自強不息,繼續其發展軌迹。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只有中國繼續發展,使其人均GDP達到美國的一半時,美國才可能會認可並接受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
中國人均GDP落後於美國
盡管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但是從人均GDP來看,中國仍然落後於美國。人均GDP實際上代表了平均勞動生產率,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產業和技術水平。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會利用其在科技、軍事、金融及話語權等方面的優勢來壓制中國。
林毅夫預測,當中國的人均GDP達到美國的一半時,美國可能會接受其次弱的地位。這主要基於以下三個原因:首先,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這是一個長期無法改變的國情。因此,如果中國的人均GDP達到美國的50%,那麼中國的經濟總量將是美國的兩倍,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其次,中國一些先進城市和東部較發達的省份的人均GDP,將可能達到與美國相同的水平,這些地區的人口總和大約有4億,接近美國的總人口,這也意味着它們的經濟體量將與美國相當。
最後,中國的市場規模是美國的兩倍,對於美國的高科技企業來說,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失去中國這樣的大市場,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將無法保持高盈利,進而無法維持其技術領先地位。
在當前的國際經濟格局中,美國的高科技企業,作為經濟的主要驅動力,無法忽視中國的市場。同樣,美國的大眾也離不開中國。原因何在?貿易是一種雙贏的行為。中國能夠不斷提供高性價比的各類生活用品。在貿易市場中,小經濟體通常能夠獲得超過大經濟體的利益。
盡管美國的經濟規模只有中國的一半,但它從與中國的貿易中獲得的利益卻是中國的兩倍。美國的經濟穩定與發展,以及民眾的生活,都離不開中國市場。
林毅夫認為,在這樣的情境下,中美關係將從現在的摩擦和緊張,轉向友好和合作。因此,「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應對中美關係的問題時,我們需要關注和推動經濟發展,這將為未來的友好關係鋪平道路。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