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追求共同富裕 推動長期牛市(2021年9月9日)


資本是有價格的。這個價格主要取決於風險的高低,風險越高,資本要價越高(投資回報要求高),而風險主要來自不確定因素的大小和多寡,即不確定因素越大越多,風險就越高,資本要價自然越高(資產估值要低)。這大概解釋了為何最近一段時間,A股、港股和海外上市中概股股價屢創新低,股市風聲鶴唳。


最近中國內地的政策轉向明顯,對市場衝擊之大,可謂歷史罕見,而且是連續的、組合的,幾乎每隔幾天就有大政策出台,市場還沒來得及消化影響和制定對策,另一個影響行業的大政策又出臺了。從螞蟻金服上市夭折,到滴滴打車上市後被嚴厲問責;從房地產行業被劃三條紅線,到教培行業被一刀切式的整頓,無不顯示出一個個政策的巨大影響力。把一個從朝陽行業變成為夕陽行業,可能只需要一個政策就足夠。


政策多變不確定性增


政策制定的目標本來應該是為了消除不確定,為市場建立合理預期的。然而,多變的政策反過頭來卻製造出更大的不確定性。這相信是政策制定當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這也是市場人士一直呼籲政策制定者在政策推出的同時,要做好市場解讀工作,而且解讀要用市場聽得懂的語言,要清晰明瞭,遇有市場誤讀,馬上澄清。這對中國資本市場應該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這也是筆者讚揚十四五規劃宣講團赴港解讀政策的原因之一。以前我們對十四五規劃的理解可能都是碎片化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番權威解讀後,市場自然會因認識加深而對誤讀的部分自我修正,對理解正確的部分提升信心,大膽謀劃,果敢前行。


最近「共同富裕」成為市場一個熱點議題:究竟共同富裕與殺富濟貧的強制性分配或投資市場近年提倡的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投資有何異同?


如果共同富裕等同均等富裕,那麼社會馬上回流到「做又三十六,不做又三十六」的大鍋飯時代,那麼市場的擔憂和恐懼有理;如果共同富裕是在承認收入差距和財富差距,又在承認不同程度的富裕基礎上,讓所有人都過上富裕幸福生活,其中有些人是一般的富裕,有些人是非常的富裕,那麼市場的恐懼應該可以大大的解除。


政策宜做好預期管理


最近,共同富裕被傳媒廣為報道,源於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再次研究和討論共同富裕的目標和實現路徑。事實上,共同富裕這話題並非甚麼新鮮事。上世紀80-90年代,鄧小平多次提到中國未來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共中央十九大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如何推進?今年7月,浙江省出台的《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實施方案(2021-2025)》特別強調:「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吊高胃口、不搞過頭事,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地推進共同富裕。」


筆者以為有關當局對共同富裕的市場解讀工作尚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致使市場產生恐懼情緒,有關當局有責任讓資本市場相信及清楚認識到,只有透過共同富裕,解決好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才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股市才可能有迎來真正的長期牛市,中概股才能成為投資者重點配置的資產類別。


筆者深信做好預期管理,消除誤解,減低不確定性,降低資本的使用成本,這才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正道。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