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特首李家超政府將於10月中發表其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特首亦廣發英雄帖,祈求社會各界積極提意見,讓其可以有效解決香港種種深層次問題,特別是如何在後疫情時代,解決經濟發展,鞏固香港的獨特優勢和競爭力。畢竟,所有的社會問題,都需要錢的投入,沒有經濟的持續發展,何來房屋問題的長遠解決。社會各界透過不同媒體紛紛回應,就其關心的範疇出謀獻策,其中建言者分量最重的,應屬香港金融發展局(「金發局」)。
金發局於2013年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為一個高層次及跨界別的諮詢機構,旨在就如何推動香港金融服務業的更大發展及金融產業策略性發展路向,徵詢業界並提出建議。由於金發局的地位超然,其所建議一般都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
香港擔當重要角色
2020年9月7日,金發局發表題為《鞏固香港作為亞洲優秀私人財富管理樞紐的地位》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到2023年,以管理資產規模計算,香港將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而2020年至202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9%。報告稱,私人財富管理業務一直在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行業衰扮演主要角色。2021年,私人財富管理行業總資產雖然下跌至10.6萬億港元,但淨資金流入仍錄得6380億港元。此增長得益於大灣區的發展以及高淨值人士的投資意向不斷提高。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0年,香港高淨值人士數量達到18.8萬,增長9.6%。與此同時,私人財富管理機構所管理的資產中有41%來自內地,這個數字預計未來5年將增至51%。
金發局主席李律仁表示,面對環球經濟壓力和新冠疫情影響,香港私人財富管理行業仍能在過去幾年保持強健表現,2021年私人財富管理業務的總資產管理規模繼續占香港整體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約三分之一。為確保行業穩健發展及把握未來發展機遇,香港必須繼續提升現有制度,以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
五大範疇政策建議
報告從認識你的客戶(Know Your Client, KYC)、專業投資者制度、合適性框架、稅務制度、教育及人才發展等五大範疇提出相關政策建議。第一,調整金融服務業應對打擊洗錢、合適性及專業投資者相關KYC制度的一致性;第二,引入熟悉投資技巧的專業投資者分類及較高門檻的資產測試,並允許客戶在自願同意的基礎上豁免提供合理適當建議的責任;第三,檢視現時合適性規定框架及為客戶提供合理適當建議的責任;第四,引入有利私人財富管理行業的稅收待遇,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投資環境;第五,透過行業及學界通力合作培育人才。
作為一名「資深」金融從業人員,筆者認為金發局的五項建議,切中要害,直擊行業痛點。如果建議能夠順利被接納並快速執行,這將會是香港金融業的一大利好。五項建議中,筆者感受最深的當數第二和第三項。
今天,如果你問香港金融行業面對最大的經營壓力是甚麼?筆者相信很多人會說,合規成本愈來愈高,使很多服務或產品,變成雞肋,潛在收入與合規成本不相稱。例如,曾經盛極一時的獨立財務顧問(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or, IFA)行業,目前已幾乎絕迹於市場。
2008年雷曼事件後,香港的監管機構即「優化」專業投資者制度。金融機構不但要確保專業投資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吸收投資虧損能力,還要確保相關金融產品適合相關專業投資者。
兼顧發展及保護投資者
報告指出,「盡管此觀點有可取之處,但當個人及企業投資者選擇申報為專業投資者,業內人士認為專業投資者制度卻忽視了對金融機構造成的沉重合規負擔,尤其是金融機構須詳細審查客戶是否具備專業投資者應有的投資知識及經驗,而此負擔與實際提供的客戶保障水平並不相稱,亦未考慮客戶體驗。」
粵港澳大灣區、理財通等都是香港難得的發展機遇,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地位的良機。如何兼顧與權衡行業發展與投資者保護,永遠都是擺在政府和監管者面前的一道難題,需要智慧,更需要改革的決心和勇氣。越是動盪的世界,越需要穩定人心的力量;越是變革的時代,越呼喚胸懷天下的擔當。我們對新一屆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充滿期待。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