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NFT有助香港發展文化金融(2021年10月14日)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更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因此,增強中華文化在海外民眾中的親和力和影響力,在多元文明交流中保持中華文化自信,變得非常重要。


香港擁有中西文化薈萃優勢及廣泛國際脈絡,滙聚海內外和本地優秀人才,能有效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是展示中華文化軟實力的地方。香港是世界的,更是中國的。那麼,中央支持香港加強對外文化交流,積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開拓海外文化市場,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如何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首在10月6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到,特區政府會循五大方向落實香港的新文化定位,包括(一)建立世界級的文化設施和多元文化空間;(二)加強與海外藝術文化機構的關係;(三)加強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合作;(四)善用科技;及(五)培育人才。


誰來負責落實?特首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到,要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以加強特區的文化領導和有效統籌和推動現在分散在不同政策局的文化及創意產業工作。政府支持文化發展的力度空前,文化將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關鍵詞,文化產業極有可能發展成為香港的支柱行業之一,而文化金融更是大有可為。


文化金融即文化資產通證化(Culture Asset Tokenization)。大家都知道,要發展創新科技,除了需要有金融作為基石外,需要有一個能支撑其長期發展的應用場景和商品化計劃;要發展文化,除了需要有金融作為基石外,還需要一個能快速傳播的載體。要發展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我們只需要NFT。NFT不僅為文化藝術收藏品,提供了一個良好載體,又為文化從業人員,提供了產品變現的通道,也為社會大眾提供了一個低門檻參與的機會。


NFT對藝術收藏市場影響巨大


NFT對藝術收藏市場帶來的影響,不亞於比特幣對銀行貨幣體系的衝擊。NFT是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通證)的縮寫,是依託於區塊鏈技術而產生的一種代幣。提到區塊鏈,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畢竟如脫韁野馬般一路瘋狂上漲的比特幣實在是太吸睛了。比特幣是FT(Fungible Token同質化通證)的代表,他們就像是百元紙鈔一樣,每兩枚比特幣間並無不同,可以相互替換。但NFT則不同,他們是非同質化的,每一個NFT都是獨一無二的。更具體一點來講,NFT就是將區塊鏈中的某個唯一的序號,分配給某一指定物品(比如一張圖片、一首歌、一段視頻、功能變數名稱空間、虛擬資產等等),這提供了一種標記數位資產所有權的方法。所有的NFT資訊都將被永久記錄在區塊鏈中,不能被破壞、移除或者複製。


2021年是NFT的發展元年。2021年1月,NBA加拿大官網推介的NFT遊戲NBA Top Shot總銷售額達到2.26億美元,位列NFT收藏品第一位;3月初,數位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拍賣行以6,934.6萬美元成交;3月25日,當代中國超寫實畫派的領軍人物冷軍的一件繪畫作品被現場焚燒,並生成加密藝術NFT,最終以40萬元人民幣成交。


在香港方面,在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王家衛導演首個電影NFT作品《花樣年華--一剎那》,以428.4萬港元成交,大幅高於拍前估值上限300萬港元,同時創下王家衛個人作品與亞洲電影NFT作品拍賣價格新高。


NFT半年銷售激增至25億美元


根據追蹤多個區塊鏈銷售的DappRadar,NFT銷售額在2021年上半年激增至25億美元,而2020年上半年僅為1,370萬美元。


香港不但不是文化沙漠,更是文化綠洲。在硬體方面,香港有林林總總的博物館和文化表演場地數十處,其中比較著名的包括香港文化中心、香港藝術館、香港戲曲中心,還有即將落成使用的西九龍文化區、視覺文化博物館M+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地標性建築物。


在軟件方面,香港在節目、舞台設計和策展方面享譽國際,民間藝術氣氛愈來愈濃厚,部分商場和購物中心近年更以文化為主題,增添了不少社會的文化氣息。


如政府能適時推出政策,明確監管框架,為NFT創造友好營商環境,香港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夢必成。

Коментарі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