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國轉寬鬆 股市料不錯(2022年1月27日)


「年年難過年年過,年年過得都不錯」,曾幾何時,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中國內地房地產市場的特殊現象:無論政府如何打壓,房企的日子依然「年年過得都不錯」。房企致富之道就是:膽量要大,槓桿要高,只要有辦法拿到銀行貸款,或有能力在進行市場融資,利息高低並非主要考慮因素。擁抱此法者,個個賺得盆滿缽滿,部分房企甚至一躍成為世界500強企業。


然而,隨着「房住不炒」政策的雷厲風行,中國內地房地產市場,已發生巨大變化。2021年,房地產市場更是哀鴻遍野,「年年難過年年過,年年過得都不錯」,從此改寫成為,「年年難過年年過,今年能過已不錯」。


有人說,綜觀全球,有二大灰犀牛,分別是美國的股市和中國的樓市。大家可能都有一個疑問:正值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經濟前景不明、增長乏力之際,中央何來的自信,竟然選擇此時引爆炸彈。究竟這是中央有意為之,還是被迫所為。這個疑團,只能留待給有識之士日後解讀分析。


房地產市場對於中國經濟如何重要?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20年中國房地產行業,貢獻中國GDP產值17%,佔全社會固定投資額52%,承載了全國家庭財富的67%,而賣地收入更佔地方財政84%!


房產危機影響經濟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這次房地產危機,對中國內地經濟的衝擊不小。然而,最終演變成為「雷曼翻版」,動搖中國內地金融體系的機會,一點都沒有,因為熟悉中國內地制度的人都知道,內地所奉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大特色,在於政策傳導效率非常高,中央能使用的貨幣工具很多,行政手段更是非常多元化,辦法肯定比困難多。


事實上,為了緩解衝擊,中央已經在行動。去年12月6日,中央政治會議召開,為2022年經濟工作定調,強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官媒新華社發布的會議公告中,不但未提及「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住不炒),更首次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


當經濟不穩之際,穩經濟就意味着要放水促進經濟,以進促穩。中央恐怕市場聽不懂,何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當天,人民銀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RRR)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可是,市場沒有因為降準而亢奮,側面反映市場的悲觀情緒。


人行接連降準降息


既然降準不行,那就降息吧!去年12月20日,人行便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進行微放水,把一年期息率由3.85厘減至3.8厘,微降5個基點,當時與房貸利率掛鈎的5年期以上LPR維持4.65厘不變。然而,此等微放水似乎還沒讓市場滿意,未有掀起太大的漣漪。1月17日,人行再度出手,開展7,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及1,0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分別為2.1厘和2.85厘,均下調0.1厘,變相以較低成本向市場淨注入2,000億元流動性。


同日,在國務院記者會上,人行進一步闡述決心,副行長劉國強揚言「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又謂「現在雖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時間很短,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要抓緊做事」,並強調「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於心死,後面的事就難辦了」,又表示「穩本身就是最大的進,在經濟下行壓力根本緩解之前,進要服務於穩,不利於穩的政策不出台,有利於穩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進促穩。」言簡意賅,通俗易明,以進促穩。


既然微降息不行,那大降息吧!1月20日,人行放大招以示以進促穩的決心,把一年期LPR削至3.7厘,降幅10個基點,較上月加速一倍;更重要是與房貸掛鈎的5年期以上LPR,由4.65厘降至4.6厘,屬2020年4月以來首次下調。


如果說讓農作物絕壯成長的是陽光,那麼,讓股票市場持續上漲的肯定是資金。中國以進促穩,降準減息救經濟,彼岸美國加息減買資產抗通脹,可謂冰火兩重天。這或許解釋了為何最近市場看好港股和A股。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