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美貿易摩擦最終仍需回歸合作(2019年5月16日)


5月13日晚間的朋友圈基本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的一段國際銳評“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的準備”所佔領,作為中央官媒,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明確表達了對美國進一步加劇貿易摩擦行為的表態,指出中國“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銳評同時指出,中國經濟不是暴風驟雨就可以隨便掀翻的小池塘,而是能夠平靜承受狂風巨浪的汪洋大海。這一前所未見的強硬表態在表達了中國在貿易摩擦中所持堅定立場的同時,也展示出中國維護自身尊嚴和權益的底氣。


上周,美國政府宣佈,自5月10日起,對此前加征關稅至10%的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進一步將關稅稅率調升至25%。美國總統特朗普週一在白宮對記者稱,他尚未決定是否對剩下的325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北京時間週一晚間,作為對美國提高關稅的回應,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佈,自2019年6月1日0時起,對已實施加征關稅的600億美元清單美國商品中的部分,提高加征關稅稅率,分別實施25%、20%或10%加征關稅。對之前加征5%關稅的稅目商品,仍繼續加征5%關稅。


從根本上看,美國挑起貿易戰是希望通過自身的經濟影響力向中國施壓,並以此達到減少貿易逆差,活化自身經濟等目的。誠然,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其經濟影響力無疑是非常巨大的,而通過自身經濟影響力來脅迫其他經濟體順從美國的意願一直以來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但在此次貿易戰中,美國向中國採取這一手段卻似乎有些打錯了算盤。


首先,無限制揮霍經濟影響力的做法並非沒有代價。這一做法雖然短期內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從中長期來看,會令其他國家都選擇遠離美國的經濟軌道。中美貿易戰全球矚目,美國對別國進行的經濟制裁更是屢見不鮮,頻繁無節制地揮霍其經濟影響力必然令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其他國家產生抵觸和防備,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加速形成美國產品的替代市場和別國間持久穩定的貿易關係,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將很可能成為受益者之一。


其次,中國早已認識到過往一味追求增長速度的粗獷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的工作,隨著對高新技術自主研發和內需消費消費升級的越發重視,中國在經濟增長模式和經濟增長動力上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中國經濟對進出口的依賴程度較過往已經大幅降低。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打響貿易戰,雖然中國還是會承受更多的壓力,但比起依靠投資和進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過去,已經具備了據理力爭、維護自身尊嚴和權益的基礎。這也是中國此次在關稅上對美國進行反制的底氣所在。


再次,中國是一個政策主導的市場,政府對經濟的高度管控雖然一定程度上損失了部分市場化的效率,但同時也提升了中國經濟整體對抗外部風險的能力。在新聞聯播的國際銳評裡也提出,中國已經備足了政策工具箱,做好了全面應對的準備。這就意味著在面對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升溫時,中國雖然在經濟硬實力上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但在政策應對層面則有更多的手段和更大的空間來彌補。比如採取財政擴張、貨幣寬鬆、減稅降費等政策和手段,同時進一步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在穩定國內經濟的同時加大力度爭取國際盟友,最終降低或消化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