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禁止美國公司使用由那些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公司製造的通訊設備。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宣佈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要求任何向華為出售產品的美國公司必須獲得許可特批。
20日,穀歌暫停支援華為部分業務,21日消息,美國商務部發佈了“在90天內不會強制執行禁令”的消息,將對華為的禁令延遲90天實施,直到8月中旬才會生效,為了讓華為及其合作夥伴“有時間”來維護支援當前全面運營的網路和設備,包括軟體更新和補丁,以及合同義務問題。
21日上午華為CEO任正非在深圳華為總部接受媒體圓桌採訪,回應了美國“90天臨時執照”、“5G”、“晶片”等熱點問題。
在採訪中,任正非表達了和中國回應貿易戰時有些類似的態度,第一是“不想打”,華為作為一家企業,並不想參與到貿易摩擦中成為“出頭鳥”,華為對美國的合作夥伴非常尊重,也非常感謝,更願意與這些企業共同創造價值造福社會;第二是“不怕打”,華為對於美國政客的行為不理解也不認同,但如果真的要對華為進行制裁,華為也並不懼怕,無論是在硬體還是軟體方面,華為未雨綢繆已久,早已做了多手準備;第三是“有自信”,華為在5G技術上走在了全球的前列,對此華為有充分的自信,其發言人此前曾表示,“如果美國限制華為,不會讓美國更安全,也不會使美國更強大,只會迫使美國使用劣質而昂貴的替代設備,在5G網路建設中落後於其他國家,最終傷害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在筆者看來,任正非的回應或者說華為的態度,其實向我們展示了一家中國民營企業自強自立的基礎。第一是尊重和善待自己的合作夥伴。在採訪中任正非透露華為一直有備胎計畫,無論是對於核心硬體—晶片,還是核心軟體—作業系統,華為都提前有所準備,也已經有解決方案可以投入使用,但他同時強調,所謂的備胎計畫並不是為了砸朋友的場子,而只是為了在特殊時期應對特殊事件。這是一種對合作夥伴的認同和尊重,即便被捲入貿易戰中,華為也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並不盼著能用上自己的解決方案,更願意全力支持合作夥伴各展所長精誠合作。
第二是擁有自己的技術壁壘和核心優勢。在資訊科技時代,如果一家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就必然會被淘汰出局,或者淪為強者的打工仔。當企業擁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後,無論是參與進一步的技術應用還是再向下游的生產加工,都可以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而華為最為人所稱道的就在於其長期堅持的巨額研發投入和融入公司精神的學習消化能力,這些最終轉化成了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令華為成為全球頂尖的偉大企業之一,這也是華為的底氣所在。
第三是習慣並踐行未雨綢繆,走在時間的前面。在中美貿易摩擦初起時,華為就已經開始增加物資儲備,更早在2014年,華為就在年報中提示了供應鏈的潛在風險,並開始著手啟動替代方案。正是基於多次和長期的未雨綢繆,面對美國突如其來的“斷供”,華為才能第一時間連發三封公開信致全球客戶及員工,指出“公司經營不受大的影響”。
最後,對於此次美國“斷供”事件對華為的影響,應該沒有人會比任正非本人更有發言權,他表示,華為的備胎計畫將為華為提供足夠的支撐,雖然一定程度上會降低華為業務的增長速度,但不會出現負增長,也不會對產業經濟產生大的影響。這,就是擁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企業的自信和底氣。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