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筆者提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優勢進入倒數期,港交所(00388)未來的競爭對手除京滬深三家證券交易所外,還有積極籌建中的澳門證券交易所,和可能落地北京或上海的、服務於境外註冊企業的中國A股國際板。
表面看來,接二連三的內地政策都是沖着香港的競爭優勢而來,事實並非如此。部分政策對香港金融行業,特別是港交所的發展特別利好。這也是港交所股價表現較大市整體表現為佳的原因之一。利好的政策,除媒體廣為報道的,跨境理財通和債券南向通,正式落實推出外,《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方案》(「前海方案」)中明確支持,「香港交易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依法合規開展大宗商品現貨交易」。
憧憬現貨商品交易平台
這意味這家由港交所發起並與前海金控合作投資成立的、位於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海蛇口片區的,現貨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前海聯合交易中心未來將獲批更多交易品種,容許推出更多創新的、與國際接軌的交易模式,逐步成為中國重要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台,從而形成中國要素商品現貨交易的基準價格,推動中國價格走向國際,助力中國提升在全球要素商品市場的定價權與話語權。
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的籌建與營運一直不太順利,究其原因,主要源於平台缺乏強而有力的中央政策支持。這次被指名道姓,支持發展,筆者深信這次的支持力度會「很不一樣」。
2016年,港交所公布了以大三通(股票通、大宗商品通、貨幣通)概念為核心的,2016至2018發展規劃,同時為了彰顯其魄力和信心,配合新的三年戰略規劃,港交所更是同步變更了其自成立以來一直沿用的公司標誌。
大宗商品通的實踐方式與深港通、滬港通等與現有內地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不一樣,港交所倡議的大宗商品通,其實現模式,並非與內地的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和大連商品交易所)互聯互通,反而是采取「買一個,建一個」的策略,再把買來的和自建的,實現互聯互通。買來的是倫敦金屬交易所,自建的就是前海聯合交易中心。
然而,由於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籌建時,正好遇上中國政府對大宗商品交易場所進行清理整頓,對交易場所的設立、商品的交易類別和交易的模式的要求都非常嚴格,以致港交所無法展示優勢和經驗,把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成功模式,複製到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發展的結果自然是窒礙難行、朽木難雕。隨着前海方案的公布,港交所有望破除大宗商品發展的障礙,使大宗商品交易成為港交所未來的重要利潤增長點。
全球最大離岸人幣結算中心
一個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必須是一個股票、大宗商品和貨幣定價中心。截至2020年底,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在亞洲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五,上市公司數目達2,538家,總市值超過6萬億美元。2020年,港交所新股集資513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二,足見香港這個股票定價中心,特別是中資股的定價中心建設已初步完成,具備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此外,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數據,2020年,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佔全球人民幣支付交易的75%,可見雖然香港的貨幣定價中心建設,長路漫漫,但在離岸人民幣定價方面已初見成績。未來,隨着數字人民幣的推出,人民幣國際化的提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中國內地與香港的進一步深度融合,香港成為離岸人民幣定價中心指日可待。如香港在大宗商品交易方面,也能做出點成績,那麼,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更加穩固。未來,香港能否維持競爭優勢,甚至擴大優勢,就看今天我們能否在捉到鹿之餘,也能脫角了。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