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共用經濟告別野蠻邁向理性(2019年10月03日)


2015年被稱為是中國共用經濟的元年,以共用單車為代表,共用醫療、共用充電寶、共用廚房、共用衣櫥、共用雨傘甚至共用板凳等等五花八門的各種能或者不能“共用”的業務都一擁而上爭搶市場風口,這一年同時也是共用經濟野蠻生長的一年。而隨著市場熱潮的褪去,數百家共用單車企業倒在大浪淘沙的紅海競爭中,由OFO和摩拜形成的雙寡頭格局也在資本退潮中轟然倒塌。與此同時,共用充電寶、共用汽車這些新興的共用業務也並沒有得到快速的發展,甚至就連滴滴打車的共用模式也因為安全事件影響而備受質疑。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之下,無論是創業者、投資者還是用戶,都開始逐漸轉入更加理性的態度來面對共用經濟這個新生事物。


近日被視為共用經濟繼Uber之後的另一大獨角獸WeWork的延遲IPO更是為共用經濟領域再次潑了一盆冷水。由於盈利能力遭到投資者質疑,眾創空間鼻祖WeWork的母公司We Company可能擱置其IPO計畫,因為如果強行上市其市場估值可能會從470億美元大幅下調至200億美元以下。作為一家共用經濟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估值腰斬,確實令不少人大跌眼鏡,這也進一步推動市場以更加理性的眼光來審視共用經濟行業。


但市場回歸理性是否意味著共用經濟將走向消亡?至少在中國,行業以事實給出了否定的答案。進入2019年來,共用經濟行業以一種更加理性、更加可持續的姿態延續著發展的勢頭。街頭的共用單車再度色彩斑斕,悄然漲價的共用充電寶逆轉成為共用經濟中首個普遍盈利的產品。在行業看來,告別野蠻增長的階段,共用經濟在中國正在以一種創新經濟模式的身份得到國家的認可和推崇。自2016年開始,共用經濟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成為兩會的熱門話題。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支援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平臺經濟、共用經濟健康成長”。從這些足以看出共用經濟的重要性,也預示著共用經濟仍然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根據國家資訊中心發佈的《中國共用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顯示,2018年中國共用經濟交易規模達到29420億元,比上年增長41.6%。其中,2015—2018年,網約車用戶在線民中的普及率由26.3%提高到43.2%;線上外賣用戶普及率由16.5%提高到45.4%;共用住宿用戶普及率由1.5%提高到9.9%;共用醫療用戶普及率由11.1%提高到19.9%。此外,《報告》預測,未來三年共用經濟整體年均增速將在30%以上,在穩就業和促消費方面的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穩就業和促消費,正是國家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核心要素之一,這也是市場認定共用經濟在中國仍然大有可為的主要原因。


當然,共用經濟在未來也存在著一些制約行業發展的問題,主要可以歸結為三點。第一是行業同質化現象嚴重。由於共用經濟屬於輕資產行業,在熱潮出現後,大部分共用經濟平臺會湧向技術門檻較低的業務和領域,這導致了短期內一擁而上,然後很快經歷行業整合的現象,在資源浪費的同時,破壞行業格局,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第二是商業模式不清晰。基本上所有共用經濟領域的企業都缺乏有效的變現模式和盈利能力,即便是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的一些企業也都經歷了漫長的資本“輸血”過程,在共用經濟未來的發展中,如果不能找到盈利模式和變現模式,在資本撤出後,必將難以為繼。第三,就是技術應用以及資源掌控能力不足。共用經濟的核心理念是通過資源和資訊的有效對接實現閒置資源的高效利用,但如果企業不能將共用經濟模式與新興技術實現有機結合,對資源進行高效整合和運營,那麼在安全保障、誠信體系、資訊公開、使用者體驗這些共用經濟最核心的領域,也很難有好的表現,也就很難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


不過回到行業的發展前景來看,不論困難和問題如何多,但共用經濟的行業特點以及行業優勢與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和需求相吻合是毋庸置疑的,而依託于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共用經濟在中國也確實擁有足夠廣闊的成長空間,隨著行業逐漸回歸理性,共用經濟應可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得到更加可持續的發展。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