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1至2月中國經濟成績單,主要指標表現可以用驚豔來形容。2021年前兩月,消費、投資、進出口均出現大幅反彈,按年增速全部超過30%。
其中,1至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33.8%;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35.0%;貨物進出口總額按年增長32.2%,出口增長50.1%,2月當月出口增速更是高達139.5%,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35.1%;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按年增長31.1%。
此外,1至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按年下降0.3%。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48萬人。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比上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
不過面對令人訝異的經濟增長,統計局方面也指明了經濟資料表現的特殊原因,並對資料做出了一定的調整。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的衝擊,中國經濟主要指標均按年出現大幅下降,低基數效應就顯得經濟復甦中的2021年首兩月資料尤其亮眼,為了剔除低基數的影響,還原中國經濟復甦的真實進程,統計局在此次資料發布中也同時公布了2020年和2021年兩年的平均增速。經過測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按年增速8.1%。服務業生產指數兩年平均增長6.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2%。這組資料相比之前公布的2021年資料,就顯得「正常」了許多,同時也展現出中國經濟總體上確實已經處於恢復進程中。
實際上,雖然存在2020年低基數的效應,但從宏觀經濟環境來看,2021年也已經具備了支撑中國經濟穩定復甦的基礎。
疫情基本受控趨於穩定
首先,是疫情基本受控,趨於穩定。自2020年二季度以來,中國將國家執行力發揮到了極致,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同步推進,在疫情明顯受控的同時,經濟也開始明顯恢復活力。雖然後續仍在局部地區出現了小規模聚集性的疫情,但總體疫情防控應當說是成效顯著的。而隨着2021年新冠疫苗正式投入市場,全國開始有序推進疫苗注射,疫情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將會進一步弱化,這對中國經濟恢復穩定高速增長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其次是外部需求有所改善,利好中國對外貿易的恢復。中國雖然在近些年來極力推進內需主導的經濟增長,但外貿始終是經濟的一大支柱。疫情以來,中國的外貿板塊是受衝擊最為嚴重的領域之一,即使中國自身開始從疫情中恢復,但外部需求始終疲弱也令外貿領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進入2021年以來,世界經濟開始雖然緩慢但十分明確的復甦,主要經濟體的製造業景氣度顯著回升,帶動了中國外貿的快速增長回暖。1至2月份,中國對東盟的出口額按年增長40%以上,對美國出口額增長70%以上,數據已經足以說明問題,在2021年接下來的9個月裏,外貿的持續復甦也會是大概率事件。
就地過年政策利好復甦
再次,是2021年臨時提出的就地過年政策,對經濟復甦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一直以來,春節期間就是人口流動頻率最高的時間,而由於人口流動帶來的停工延工,也使得2月份常年成為全年經濟活動的低谷期,但2021年由於疫情原因而提出的就地過年政策,令工業生產和各地的經濟活動指標得以快速回升,這也為2021年經濟復甦提供了一些額外的助力。
總體而言,2021年中國經濟應當說開了一個好頭,引用國家統計局的總結,中國1至2月份經濟運行總體表現出四個特點,生產需求持續恢復,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創新動能穩步增強,市場活力繼續提升。有了這樣的開局,雖然國際形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也還需要進一步鞏固,但仍然可以相信,中國經濟將會穩定向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