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金融委定調穩中求進 (2018年9月13日)

已更新:2019年2月25日

2018年9月13日 香港經濟日報《神州華評》


9月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了第三次全體會議,為下一步金融工作制定了方向。自今年7月2日金融委成立以來,在短短的68天時間裡,金融委已經召開了四次會議。從四次會議召開的目的和效果來看,金融委作為金融監管協調的全新機制,確實較過往一行三會協調機制有了明顯的改善,協調能力更強,更具權威性,參與方也更全,能夠有效避免監管重迭和監管真空等現象。


而在此次召開的金融委第三次會議中,會議延續了之前幾次會議的高規格,由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任劉鶴主持。央行行長易綱、國務院常務副秘書長丁學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央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財政部副部長劉偉等金融委成員單位負責人參加,分析了當前經濟金融形勢,並為下一步工作制定出了六項重點。


一是在宏觀大局的變化中把握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充分考慮經濟金融形勢和外部環境的新變化,做好預調微調,但也要把握好度。所謂宏觀大局的變化是點明中國整體的經濟環境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外部貿易存在摩擦,內部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在明確大環境存在變數的前提下,確保貨幣政策維持穩健中性,在防風險、穩增長、去杠杆等多項目標之間尋求平衡,對實體經濟實現精准“滴灌”。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和部門協調,特別要加強金融部門與財政、發展改革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大政策精准支援力度,更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關於部門間和政策間的協調配合這並非第一次提出,在此前的會議中,就曾提出要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貨幣政策側重於短期總需求調節,以保持價格穩定和經濟總量平衡,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而財政政策則更側重於經濟結構調整,發揮對定向調控的支援作用,服務於中長期經濟發展戰略。所以只有部門間和政策間形成合力,共同發揮作用,才能真正促進實體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


三是繼續有效化解各類金融風險,既要防範化解存量風險,也要防範各種“黑天鵝”事件,保持股市、債市、匯市平穩健康發展。2018年來,隨著去杠杆工作的不斷深入,金融體系出現了一些風險事件,債市違約情況的集中爆發、股市股權質押風險的顯現、匯市在外部環境變化下出現的匯率波動,這些都是存量風險,而對於去杠杆過程中正常的、非系統性的存量風險,一方面要防範和化解,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容忍度,但是對一些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事件,個別風險爆發點,則需要密切關注,防止個體事件演變成金融風險,整體還應以穩為主。


四是務實推進金融領域改革開放,確保已出臺措施的具體落地,及早研究改革開放新舉措。資本市場改革要持續推進,成熟一項推出一項。金融業改革開放是近一段時間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金融體系的重頭戲,在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對外資限制的放開,以及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和人民幣的進一步國際化都是在未來金融領域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值得期待的重點。


五是更加注重加強產權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經濟和企業家的活力。這一條可謂是老生常談,無論是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還是對中小微民營經濟的支持,都是國家近些年推進的重點,除了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外,實際上這一條更重要的是在於真正落實,只有市場競爭環境真正做到公平,只有定向的支持政策真正能夠落到民營經濟的頭上,才能確實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穩定持續的動力。

六是更加注重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強化正向激勵機制,營造鼓勵擔當、寬容失敗、積極進取的氛圍,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同做好各項工作。激勵機制也是近期時常出現的高頻詞彙,在政策傳導的過程中,要使得政策能夠真正落地,基層激勵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未來啟動實體經濟活力,需要更大力度地支援小微企業,這個支援的落實靠行政號令根本無法推進,而是要靠激勵的機制、手段和工具,促進金融機構更好地朝這個方向發展。


最後如果再對金融委第三次會議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實際上還可以將會議的六個核心方向再一次簡化,究其根本,會議主旨實際是圍繞著三條主線來推進的,第一是把控風險,第二是服務實體,第三是深化改革,把握住主要脈絡之後,相信市場對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也會有一個相對準確的判斷。

Comments


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