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援引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團正考慮二次上市,計劃籌資200億美元,上市地點暫定為香港,當前正與財務顧問討論上市計劃,最早在2019年下半年在香港秘密提交上市申請。
雖然彭博同時表示阿里香港二次上市計劃尚處於十分初步的階段,存在較大的變數和不確定性,阿里巴巴官方也表示“對市場傳言,不予置評”。但由於阿里與香港的淵源由來已久,這一話題仍然迅速吸引了市場的注意力,成為了各方討論的焦點。
阿里與港交所的故事可以回溯到2007年,2007年10月,阿里旗下的B2B業務阿里巴巴公司赴香港獨立上市,超額認購250逾倍,上市首日上漲122%,風頭一時無兩。但隨著金融海嘯的到來,阿里也未能躲過一劫,股價持續下跌,最低曾跌至上市價格的25%。2012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發出私有化邀約,擬從香港聯交所摘牌,四個月後,以與上市價格相同的每股13.5港元的價格完成私有化退市。
時隔一年之後的2013年,阿里計劃重回港交所卻因港交所堅持同股同權而未能成功,最終轉投納斯達克。正是這一事件,正式引發了港交所對同股同權這一制度是否值得堅持的思考,並為後來的港交所帶來了真正重大的改變。在經過持續了4年之久充分且廣泛的討論之後,為了不錯失更多的新經濟公司,港交所終於向同股不同權敞開了大門。
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發佈《有關建議設立創新板的框架諮詢文件》的諮詢總結,建議在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權公司。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修訂後的主板上市規則正式生效,香港正式向採取同股不同權結構的公司敞開懷抱。除此之外,還有尚未盈利、甚至尚未產生收入的生物科技類公司和已在海外上市的創新產業企業。這是港交所自1993年成立以來最大的一場變革,李小加在新主機板上市規則的發佈會現場說:“這可以看作是港交所的里程碑事件。”這場里程碑式的改革,也確實為港交所贏得了新的市場和機遇,香港成為新經濟公司上市的首選地,包括小米、美團在內的許多新經濟公司都選擇了香港作為上市地點,給港交所帶來了全球IPO募資額第一的成績。而這一切,正是始于阿里未能在香港完成重新上市。
正是因為有了這份淵源,更使得此次阿里在香港尋求二次上市的傳聞備受矚目。因為無論是阿里巴巴之於港交所,亦或是港交所之於阿里巴巴,都有著遠超正常上市公司與交易所之間更加深層的意義。港交所的改革源自對阿里最終赴納斯達克上市的反思,而阿里重回香港,對於港交所甚至香港來說,都代表著一種肯定和認可,是對香港開放包容的認可,也是對香港勇於改變的認可。去年年初,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曾向馬雲表達了希望阿里考慮重返香港市場的願望,以特首的身份表達這樣的意願,足以說明香港對阿里的重視。與此同時,對於阿里來說,香港同樣是一個意義非凡的市場,從阿里的財報來看,目前阿里的自由現金流超過150億美元,非常充裕,並沒有很急迫的融資需求,阿里真正所需要的是更具活力的市場和流動性增量,更加理解和熟悉阿里的投資者,以及更加友好和穩定的政策環境,而這些正是港交所對於阿里來說真正的吸引力所在。
今年4月份港交所執行總裁李小加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曾表示“阿里巴巴回歸只是時間問題”,這說明在李小加看來,阿里與港交所是互相需要的。而在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向馬雲表達希望阿里重返香港的願望時,馬雲明確回應“特首的邀請是一個堅定的承諾,我們一定會認真考慮香港市場”,這一表態,也說明阿里重返香港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尤其是在中美貿易關係陷入僵局的當下,阿里也確實有必要尋求更加安全和友好的新港灣。因此,雖然傳言尚未得到任何有力證實,但可以斷言,如果阿里尋求二次上市,香港一定是最佳的選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