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港要重塑輝煌 需助內地國際化(2020年10月21日)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深圳的崛起便是如此。改革開放40年,深圳早已完成了華麗的轉身,從曾經一個名不見經傳,GDP只有2.7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小漁村,搖身一變成為GDP2.7萬億元,經濟總量超越香港,比肩東京、上海、北京、首爾的亞洲第五大城市。

對於深圳的成功,有不少人將其全部歸功於中央給予深圳經濟特區的眾多優惠政策,稱其為以中國舉國之力捧出的一顆明珠。誠然,深圳自中國推行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是改革的排頭兵,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先行先試,以及中央對深圳的政策傾斜,令深圳在很多層面都能先人一步,佔盡先發優勢。但如果說將深圳的成功,全部歸功於中央的力挺卻又有失偏頗。深圳並不是中國唯一的經濟特區,與深圳同期成為經濟特區的還有廈門、珠海和汕頭,而這三個特區2019年的GDP分別只有5,995億元、3,435億元元和2,694億元,與深圳的26,927億元相比,有着天淵之別。相同的起點,相同的政策,最終的結果卻相差如此之遠,單純將深圳的成功歸結於政策傾斜就有些說不通了。

深圳包容鼓勵創新成就自己

從筆者的分析來看,深圳之所以能夠排眾而出,在經濟特區以及一系列一綫城市中脫穎而出,核心原因在於深圳真正抓住了自身的優勢,作出了精準的定位,並與政策優勢進行了完美的匹配和結合。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深圳緊鄰香港,自身又沒有太濃厚的自身特色和偶像包袱,所以在接受中西方先進理念方面,沒有任何障礙,更加容易取長補短。這從深圳本土明星企業騰訊(00700)身上就能看出。以騰訊為例,騰訊的絕大部分業務都是學習了西方的先進經驗,照搬西方之後再做本土改良和創新,使其更加適用於中國的實際國情,這也令騰訊長期陷於抄襲的罵名,但這並不妨礙騰訊成為中國最強大的互聯網企業之一。除了騰訊之外,華為、大疆、比亞迪(01211)等一系列中國最優秀和最具創新精神的企業,也都在深圳找到了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這充分說明深圳這個城市在包容多樣性,鼓勵借鑑和創新層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在過去的40年裏,深圳從不諱言,向香港學習了很多先進的經驗和理念,那麼在未來的40年裏,曾經的輝煌逐漸消逝的香港,是否可以向深圳學習創新和包容的精神?其實香港的未來,依然充滿豐富的可能性和巨大的增長潛力,問題無非在於向哪兒走,怎麼走。筆者以為,如果說深圳成功的因素之一是取長補短,對國際化的先進科技和業務模式,進行本土化創新,那麼,未來香港重塑輝煌的方向,可以是助推內地與國際接軌,讓深圳及中國內地的科技創新與業務模式,進行國際化。

深圳料在香港推資金自由行

比如說,在最近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及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至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中,提出了很多創新和試點的方向和舉措,包括支持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據平台,研究論證設立數據交易市場或依託現有交易場所開展數據交易;開展數據生產要素統計核算試點等。《方案》從數據要素的產權、開放、交易等多方位授權改革,這意味着深圳很可能以數據要素市場為支點,大力發展要素交易市場。香港作為全球金融基礎設施領先地區,有全球市值最高的港交所(00388),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冠絕全球,在粵港澳大灣區,針對要素市場建設和未來依託要素市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建設中,將有極大的發揮空間。

2003年,中央推出內地旅客自由行,讓香港成功走出SARS疫情。2020年,筆者預期中央仍將有大動作支持香港走出新冠疫情,看深圳未來五年的規劃來推測,很有可能在香港推出資金自由行(個人理財通),讓我們拭目以待。當然,香港的未來,還是要依靠香港人自己「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