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GEM改革目標:吸收中國B股(2023年10月14日)


證券交易市場是任何國際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金融基礎建設,更是兵家必爭之地。要活躍金融市場,就必須從完善金融基建開始。過去20多年,香港已經多次錯過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中國內地中小企業公司的融資需求。


發展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尤其是信息萬變、競爭白熱化的金融市場。當我們還在討論香港創業板(Growth Enterprise Market,簡稱GEM)的定位,究竟是「獨立板塊」,還是主板的「踏腳石」的時候,中國內地已經啟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為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中小企業公司,提供融資的機會。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於2004年建立了中小企業板(SME Board),於2009年建立了創業板(ChiNext Board);上海證券交易所於2019年建立了科創板(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ard, STAR Market)。


此外,國務院分別於2006年批准設立了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新三板(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NEEQ,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服務中小微型企業;於2021年新設北京證券交易所,以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於2006年新設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開展股指期貨、期權交易;和於2021年新設廣州期貨交易所,以開展碳排放交易。


香港優勢:背靠祖國聯通國際


除上述全國性證券、期貨交易市場以外,中國內地地方政府還設立了形形式色的、區域性的股權交易市場,例如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天津股權交易所等,以服務小微型企業。


香港最大的優勢在於「背靠祖國,聯通國際」。在獨有的「一國兩制」下,有兩個市場,香港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一個是中國B股轉板的市場,另一個是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的回流市場。

同是天涯淪落人,中國B股與GEM股一樣,目前已經沒有任何融資功能,中國B股自2001年開始已經沒有新股上市。中國B股與H股一樣,與A股存在巨大的折價。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B股以美元結算,截止九月底,有44家,總市值800多億人民幣;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B股以港元結算,截止九月底,有41家,總市值500多億人民幣。以市值規模論,上海B股跟深圳B股與香港GEM的800百多億港元總市值,可謂「門當戶對」。B股轉H股的成功案例有中集集團(02039)、萬科(02202)、麗珠(01513)、華新水泥(06655)、晨鳴紙業(01812)等。B股是內地的主板企業,該等沒法滿足香港主板上市要求的,但又希望擁有一個境外的融資平台,助力走向國際的B股企業,就是香港GEM要爭取的目標。


GEM簡化機制 吸引中概回流


至於中概股的回流市場,市場多有討論,本欄不贅。我只想表達一個觀點:中概股回流港股是剛需。只要香港GEM能夠尊重中概股的不一樣,在推出簡化的回流機制的同時,放寬回流上市的若干要求,我相信中概股企業回流香港上市的意願是非常高的。


現在,全世界都在搶企業、搶人才,香港與其跟別人比拼稅務優惠,倒不如發揮香港優勢,跟別人拼制度優勢。香港GEM被閒置二十多年,絕對是香港資源的重大浪費。過去,可能中國B股市場規模太小,美國中概股回流太難,香港沒有足夠重視這兩個市場的潛在上市企業源。然而,時移世易,現在香港的情況和世界的格局,已發生重大的變化。GEM深度改革,若非此刻,更待何時!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