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世界格局從G8變成G20主導(2023年12月2日)




大家都說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那麼,為甚麼會出現大變局呢?


回溯一百多年前,到1900年,世界歷史上的一大事件發生了--八國聯軍對北京的進攻。此聯軍由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俄國和奧匈帝國組成,這8個國家之所以會聯合起來,穿越萬里,進攻北京,是因為她們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國,通過軍事手段去征服持有不同觀點的國家。而她們之所以能成為強國,是因為她們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收入水平最高的國家。軍事行動需要經濟支援,而這些國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這8個國家的GDP總量佔全世界的50.4%。


百年後,到了2000年,世界上出現了一個八國集團(G8)。這個集團的成員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俄國和加拿大,與八國聯軍的構成幾乎完全一樣,唯一的區別是奧匈帝國被加拿大取代。原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崩潰,分裂成奧地利、匈牙利和一些東歐國家,因此其經濟體力量和影響力都降低了,從而退出了強國的行列。這8個國家之所以會組成八國集團,依然是因為她們的經濟實力。這8個國家的經濟總量佔全世界的47%,同樣佔據了世界的一半。因此,在過去的一百年內,全球的經濟格局基本沒有變化。


08年危機推動G20主導世界


然而,到了2018年,世界卻出現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八國集團的經濟總量佔全世界的比例從47%下降到34.7%,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這種經濟格局的變化,導致了這8個最大的國家在主導世界事務的能力上的下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經濟危機(美國次貸和歐債危機),在危機爆發後,八國集團發現自己無法獨立應對,因此,在2008年12月,由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殊召開了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共同商議如何應對這場危機。從那時起,主導世界格局的最重要的機構,從八國集團變成了二十國集團。


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自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在200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世界中的佔比是6.9%。到了2018年,這一比例上升到了16.8%。這意味着,中國增加了9.9個百分點的世界經濟貢獻,而八國集團則下降了12.3個百分點,這意味着這十多年來,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提升了9.9個百分點,而G8的地位下降了12.3個百分點。這是一種深刻的變化。


美國於1875年左右的經濟總量超越了英國,從而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這個經濟基礎使得美國的影響力空前巨大,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第一次世界大戰源於同盟國(主要是德國和奧匈帝國)與協約國之間的矛盾。此戰爭最初在歐洲大陸爆發,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位於大西洋的另一側,因此起初並未參戰。然而,當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聯盟橫掃歐洲,佔領了法國、意大利等國,只剩下英倫三島時,美國決定參戰。


以PPP計中國經濟規模超美國


美國的參戰改變了戰局。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可源源不斷地投入各種戰爭武器和軍艦。這是一場消耗戰,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經濟體量小,無法快速補充損失的戰爭裝備。相反,美國可以不斷投入新的戰爭武器,最終擊敗了德國和奧匈帝國。因此,美國的參戰決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終局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情況與此類似。起初,由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組成的軸心國,同樣橫掃歐洲。這個格局在美國參戰後扭轉。美國作為最大的經濟體,擁有源源不斷投入物資的力量。從諾曼第登陸後,美國把德國打回原形,最終德國無條件投降。在遠東戰場,日本起初佔領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並偷襲了珍珠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參加了太平洋戰爭,最後投下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因此,可以說,在整個20世紀,美國是主導世界格局的力量。然而,到了2014年,根據PPP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其實已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隨着中國經濟體量的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大。自此,中美兩國之間的利益矛盾也日漸明顯,各種摩擦越演越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