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國經濟增長底氣十足(2019年3月21日)


2019年的兩會隨著3月15日人大二次會議的閉幕而正式落幕,此次兩會最受各界關注的焦點無疑是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在全球幾大機構於近期相繼調低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的背景下,中國卻在兩會期間透露出自信和樂觀的情緒。就在3月15日國家總理李克強會見中外記者時,他再次強調,中國經濟運行一定能夠保持在合理區間,推動高品質發展。創新引領的新動能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升級版引擎,不僅將繼續改善中國民眾生活,也將給世界帶來充足的共贏發展的機遇。


李克強總理同時也表示,2019年會通過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大規模減稅降費等加力提效的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綜合施策,激發市場活力,來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但不會搞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政策,量化寬鬆、超發貨幣和大規模提高赤字可能會一時有效,但會帶來後遺症,不可取。


那麼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底氣究竟來自於何處呢?


首先是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和規模給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增速為6%—6.5%。這一增速雖然比十幾年前動輒10%以上的增速有了明顯的回落,但要知道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了90萬億元,6%的增速意味著2019年中國經濟增量將超過5.4萬億元,這相當於2017年全球經濟總量排名第17位的荷蘭全年的GDP總量。龐大的經濟體量和經濟規模意味著即便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但只要增長穩定、基礎堅實,都將仍然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增量。


其次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正在度過陣痛期,已經初見成效。經濟結構調整的進一步深化將令經濟增長的品質得到優化,有助於整體經濟的穩定增長。經過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中國從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向內需拉動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已經愈發明顯。歷史經驗表明長期依賴出口導向發展經濟更容易出現結構性危機,而中國14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也決定了中國不可能依靠外需得到進一步成長,發展國內市場才是經濟提質保速的基礎所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內需市場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能夠擔起拉動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重任。十年前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占比接近40%,而2018年淨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轉為負,消費則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8年中國社會消費零售額38萬億元,增長9.1%,領跑6.6%的GDP增速。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提高18.6個百分點。伴隨著全球數量最為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快速崛起,迅速增長的國內市場成為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的根本依靠。


總體而言,如果按照傳統的產業分類來看,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中國早已從第二產業拉動轉向了第三產業拉動。2018年統計資料顯示,服務業已經占到了GDP總量的52.5%,高於工業11.5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9.7%。即便如此,中國服務業占比與發達國家仍有20個百分點的差距,這意味著以第三產業拉動的中國經濟,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最後,快速發展的金融行業也在成為支援實體經濟增長的助推器。參考世界發達經濟體,資本市場一直是其經濟增長的有力支撐,但中國的經濟體系過度依賴銀行體系和間接融資的方式,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撐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但隨著中國金融行業和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這一狀況也在不斷改觀。近日,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檔正式推出,這既是對IPO審核方式的改革,也是在進一步引導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進一步深入對接。相信未來金融行業在實體經濟發展中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既展示了中國未來經濟穩定增長的空間,同時也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了新的保障。


回到2019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中所表露出的方向和態度,正是各界對中國經濟在下行壓力下仍能保持樂觀的原因所在。兩萬億減稅降費的逐漸落地將會進一步激發出市場自身的活力,而經濟結構調整和進一步深化改革則會釋放出新的政策紅利,兩相疊加,即便面臨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經濟下行的壓力,但中國有足夠的底氣和自行,能夠在提高經濟增長品質的同時,維持相對穩定的經濟增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