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通縮比通脹更可怕(2024年1月6日)




2023年12月8日,經濟學家張五常時隔一年後更新了微博,發文《從弗里德曼的消費函數理論看中國今天的經濟情況》,提出「在不約束樓價之外,中國的央行要盡快把通脹的年率推到6%左右,然後調校到4%,再跟着是讓這4%的通脹率持續到經濟的整體有全面性的可觀發展」。


通脹猛於虎!在歐美央行都在全力加息抗通脹的當下,不難預料,這個觀點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爭議的重點在於,我們的消費多少,究竟是基於我們的收入有多少?還是,我們的財富有多少?我們千萬不要小看這個爭議,因為這個爭議背後的經濟邏輯,牽涉到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經濟學大師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與二十世紀下半葉美國經濟學大師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兩大經濟學派之爭。凱恩斯認為國民消費是基於他們的收入,而弗里德曼則認為國民消費是基於他們的財富。


張五常並非尋常之輩,他被譽為離諾貝爾經濟學獎最近的華人經濟學家,其巨著《經濟解釋》在學界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筆者年輕時,學習中國經濟的重要參考書籍,是筆者最為敬重的經濟學家之一。


張五常認為,中國當前面臨多方面的困難,其中之一是樓價下降(即財富縮水)。財富的減少對經濟造成嚴重損害,因為財富不同於收入,它不是過渡性的。財富的減少意味着市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將永久下降。因此,張五常主張央行應該在不限制樓價(讓樓價自由浮動)的情況下,迅速將通貨膨脹率推升至6%,然後逐步調整至4%,以促進經濟全面可觀的發展。


張五常:通脹理想範圍2%到5%


他認為,經濟體的通貨膨脹率在2%到5%之間是理想的,低於2%則不妙,而通貨緊縮則會帶來災難性後果。盡管普通人看到6%的通貨膨脹率可能會憤怒,但這一措施的目的是為了刺激消費和投資。


也就是說,張五常認為樓價作為普遍物價和資產價格的代表,下降導致人們的財富縮水,債務比例(槓桿率)被動增加,從而減少了消費和投資。而減少的消費和投資又會進一步壓低資產價格,形成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我們怎麼辦?人民銀行可以通過印鈔來增加人們的購買力,降低槓桿率,從而鼓勵消費和投資。那麼,印多少錢合適呢?使物價上漲6%!


反對者認為,印鈔會給市場傳遞錯誤的訊號,帶來潛在風險。他們主張讓市場自行運作,不要干預。對於這兩種觀點,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反對印鈔,認為這會稀釋我們的錢包。但第二反應呢?也不贊成完全自由市場,我們希望權衡兩者。


筆者認為張五常的核心觀點是,他現在飢餓得快暈了,你得盡快地給他食物。另一方則認為,不應該干預他,應該讓他自己去想辦法活下去。誰說得對?實際上,兩者都有道理。只是前提條件不同而已。不給他食物可以,前提是得把他釋放了,他才能自己製造食物。如果不能釋放,那就必須得給他補充食物,不然就會死亡。也就是說,你要管就得管到底,你不能約束了他的自由,卻又不提供保障。要放就徹底放,不能只放義務而不放權利。當然,從根本上講,放是好的。它有利於建立信心和提高生產力。只是,受限於無法改變的前提條件,推升通貨膨脹率到6%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速效救心丸。


中國難學美國印鈔解困


從2023年2月開始,中國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速就跌破2%,出現「反通脹」現象,並且在7月,10月,11月出現負增長。經歷過通縮周期的人都知道,「通縮」比「通脹」更可怕,因為如果商品明天的價格比今天便宜,除非生活必需品,我們今天肯定不會購買會貶值的東西。例如,我們知道明天的房價比今天便宜,你今天還會買房嗎?


張五常的觀點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批評者眾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很多道理和後遺症,張五常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在目前的大環境下,這是張五常能夠給出的最優解。


美聯儲靠印鈔一招,讓美國經濟安然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危機。美國行,中國是否一樣行?這恐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需要社會的進一步討論。然而,「簡政放權」、「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加強私有產權保護」,在任何時候,對一國經濟的發展都是很有幫助的。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