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香港金融欠缺創新土壤(2020年11月4日)


根據螞蟻金服招股文件,截至今年6月底的12個月內,螞蟻的花唄、借唄和中小企業融資等貸款餘額達到了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相比之下,中國十大銀行之一的民生銀行,截至6月底的零售貸款總額,也只有1.5萬億元。

這意味螞蟻在金融科技巨頭以外,還在扮演一個大型銀行的角色,而且這個銀行,目前還基本游離在金融監管之外,這不僅給螞蟻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競爭力,更給傳統銀行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威脅,而這顯然不是中央希望看到的結果。

科技金融成功 需要政府支持

筆者大膽預測,在螞蟻上市成功後,中央將會有針對性地開始對以螞蟻為代表的巨型金融科技企業加強監管,尤其是很可能在企業融資業務方面進行一定的限制,同時市場也很可能,將會在政府的扶持下,出現新的競爭對手,避免行業壟斷的出現和大到不能倒的局面。

事實上,螞蟻集團是內地政府,鼓勵科技創新下的最大受益者。如果不是內地政府,提供了支付寶足夠的創新和試錯空間,支付寶根本不能活下來,更遑論現在佔據支付市場的半壁江山了。如果不是內地政府,近年來在大力整頓P2P市場的同時,留了一塊給螞蟻集團獨自發展的土壤,螞蟻集團何來今天市值不但超越內地四大國有銀行,而且冠絕中國A股市場的輝煌。

從螞蟻的成功,我們不難看出,科技金融的成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特別是監管機構的支持,願意給市場一個試錯、修正的機會。創新是有代價的,試錯是有成本的,但回報也是巨大的。說的更加直白一點,創新是一個地方發展的根本,一個不求創新的地區,肯定是一個經濟欠活力的地區,肯定是一個被邊緣化、淘汰和遺忘的地區。

香港監管過嚴 金融難以創新

反觀目前香港政府對於創新的態度,實在不敢恭維,所謂的「支持創新」只停留在嘴巴上、口號上,監管機構依然採取「風險壓到一切」的固有思維。一談創新,就想到風險;一談風險,就想打壓在萌芽時。這種思維,根本沒有為創新,特別是金融創新,提供發展的土壤。香港創新不落後才怪。

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和雷曼兄弟倒閉以來,香港一直奉行強監管的政策。對的,得益於強監管,過去12年,香港金融業沒有犯大錯,也沒有發生過大型金融事件,香港的金漆招牌保住了,但金融服務業卻也因此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很多行業,如獨立投資理財顧問(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er,IFA)不見了;小型基金管理公司、小型券商已開始大面積倒閉了;銀行在零售層面,已經不賣理財產品了;曾經領先全球支付行業的八達通,正在被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邊緣化了。

回顧歷史,綜觀全球,很多問題都是可以用創新去解決的。然而,所有重要的創新都發生在小企業,大企業主導的創新鳳毛麟角,這也是為何全球政府,特別是中國內地政府,大力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延續不斷的後備軍。

如果一開始,中小企業承擔的監管成本與大企業一樣,監管機構對於犯錯零容忍,試問,還有人願意在科技金融領域創新嗎?既然我們清楚知道沒有「創新」,就沒有「金融」,那麼香港的未來怎麼辦?

誠如馬雲所言:「真正的創新,一定是沒有人帶路的,一定需要有人擔當,因為創新一定會犯錯誤,問題不是怎麼樣不犯錯誤,而是犯了錯誤之後能不能完善修正堅持創新。做沒有風險的創新,就是扼殺創新,很多時候,把風險控制為零才是最大的風險……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監管,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來管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 香港「窮到只剩金融」不可怕,最怕的是「丟掉金融」。(二之二)

(編按︰上交所昨晚發布暫緩螞蟻科技集團(滬688688)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決定,H股亦暫緩上市。)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