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0933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207億元,同比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79984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247743億元,增長7%。
從歷史資料來看,二季度6.2%的經濟增速比一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上半年經濟增長6.3%,是1990年以來的最低增速。但市場似乎並未對此表現出太大的擔憂,包括中國A股自身在內的全球主要市場均對中國公佈的上半年經濟資料作出了較為平和的反應。對這樣的結果,外交部發言人在回應美國總統特朗普質疑中國經濟增長時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解讀,中國本可以採取強刺激政策獲得更高的經濟增長率,但實際並沒有這樣做。中國正致力於實現經濟的高品質發展,著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改革創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使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這符合中國及全球經濟發展的長期利益,另外,雖然中國上半年經濟增速確實為近20多年來的新低,但6.3%的增長率依然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的領先水準。
除了經濟增速的最終表現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外,市場給出正面回饋更加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經濟在6月裡開始出現了積極變化。從6月份各項經濟資料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較5月提升1.3個百分點;1~6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8%,較1~5月提升0.2個百分點;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8%,較5月提升1.2個百分點,雖然二季度GDP增速較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但6月當月資料在投資、消費領域均出現了明顯回升,超出市場預期,呈現經濟企穩反彈的跡象。6月宏觀經濟的改善給市場帶來了更大的信心和更高的預期。展望下半年,專家和機構紛紛對中國的經濟增長表達了更強的信心。一方面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配合需求回暖的市場環境將會帶動企業投資意願的回升,另一方面財政政策的持續發力會間接傳導到終端市場,推進消費領域的進一步活躍。
整體來看,中國上半年經濟資料符合預期,6月份資料優於預期,這一趨勢確實為市場注入了極大的信心。但與此同時,從理性的角度來看,短期內經濟資料的好轉並不一定意味著長期經濟發展已經觸及底部,眼下的中國經濟仍然處在內憂外患之中。二季度經濟增長近30年新低,這之中既有外部貿易博弈風險不斷發酵並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的因素,同時也有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為經濟發展帶來陣痛的因素。這一狀況目前並未得到明顯好轉,中美貿易摩擦雖然不存在贏家,但一日未達成一致,就仍然存在極大變數;而中國深化改革也早已進入攻堅戰,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陣痛仍然存在與外部不確定因素產生共振的可能。
所以,雖然資料顯示中國經濟已經表現出復蘇的態勢,但這並不絕對,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中國仍然需要應對外部的不確定因素和內部的經濟轉型陣痛,尤其是在進出口貿易和基建投資邊際效益不斷降低的當下,只有牢牢抓住大消費這條主線,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經濟的觸底反彈,為市場指引方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