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Loong與Dragon 實為文化之爭(2024年2月24日)




當西方龍(Dragon)遇上中國龍(Loong),究竟誰勝誰負?這個問題答案的背後,揭示的並非字面意思那麼簡單,而是一個深層次的西方文化跟中國文化較量的問題。究竟龍年的英語繙譯是「The Year of the Dragon」還是「The Year of the Loong亅,是今年春節期間一個市場熱議的話題。


2月10日年初一,特首李家超在出席新春花車滙演以英文致辭時表示,今年是「The Year of the Loong」(We're all here to welcome the Year of the“Loong”. In Chinese culture, the“Loong”- people usually call it the dragon - symbolises nobility, good fortune and vitality. It's going to be a year of auspicious opportunities, and dragon-sized blessings for us all!)


中國龍代表好運吉祥


事實上,這個龍年內地官媒也沒有使用「The Year of the Dragon亅的表述,而是稱中國龍為「Loong」。據央視新聞介紹,西方龍(Dragon)口吐烈焰、巨翅長鱗、性烈如火,形象負面;中國龍(Loong)馬頭、鷹爪、魚鱗、鹿角、蛇身、沒有翅膀,代表好運吉祥。在中西文化中,龍被賦予了完全不同的文化象徵和精神內涵,在形象上也有很大區別,所以衍生出了不同的英語表達。在中國文化中,龍來源於《山海經》,是一種集合了多種動物形象的神異生靈,在所有動物中都有很高的地位。它擁有能夠控制降雨、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強大力量,所以被視為好運、智慧、力量和吉祥的象徵。


作為一種只出現在傳說和神話中的生物,龍也代表着皇權(Imperial Authority),是中國古代帝王的象徵。帝王的子孫,被稱為「龍種亅,帝王的用品也常常被加上「龍」字,如「龍袍亅、「龍椅」等,連帝王的面色也被稱為「龍顏亅。龍也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人也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The Descendants of the Loong)。


西方龍象徵邪惡貪婪


然而,但在西方文化中,龍是歐洲神話中的一種虛構動物,這種動物龐大、兇悍,外形如巨蜥,在東亞以外都被視為邪惡(Evil)和貪婪(Greed)的象徵,能夠被巫師召喚帶來禍事,是混亂(Chaos)與災難(Disaster)的代名詞。


其實早在1814年,英國傳教士Joshua Marshman出版了《Elements of Chinese Grammar,中國言法》一書,就已經把「龍」注音為「Loong」。有學者檢索時還發現,在1817年出版的一本英國外交官中國遊記中寫有「the Loong-Wang-Miao, or temple of the Dragon King」,這顯然是在分別音譯和意譯「龍王廟」。從那時起,「Loong」這一音譯法一直延續至今。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更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因此,增強中華文化在海外民眾中的親和力和影響力,在多元文明交流中保持中華文化自信,變得非常重要。


大國之爭的終極之爭必定是文化之爭。過去,我們不太在意Dragon和Loong的分別,反正約定俗成一概稱為Dragon,但如果未來「龍的傳人」被冠以為「邪惡的後代」,這將另當別論,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事實上,國際社會上,已經出現主張對中國施壓和對抗的「屠龍派」,這已經給我們敲了一個醒。常言道「謠言止於智者」。然而,在大國博弈的當下,這種「智者」將會愈來愈少。當文化象徵和現實政治相交織時,這種有意而為之的誤解、「裝糊塗」,將會不脛而走。過去幾年,香港在國際社會上,「負評如潮」、「形象低下」。作為港人,我們應該深有體會。


過去,隨着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强,中華文化在國際語言的話語權上,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說Kung Fu(功夫,原稱Chinese Martial Arts)、Baijiu(白酒,原稱Chinese Spirits)、Xiangqi(象棋,原稱Chinese Chess)等英文繙譯,已漸成主流。我們期待,好運吉祥的中國精神龍(Loong),最終戰勝邪惡貪婪的西方蜥蜴龍(Drag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