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國金融風險總體趨於收斂(2019年10月10日)


國慶長假已經結束,而在國慶長假之前,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穩委”)召開了第八次會議。金穩委每次召開會議都有為金融工作“導航”的功能和意義,此次也不例外,會議主體聚焦逆週期調節力度,具體內容則涉及研究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準雙向開放等問題,並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首先,此次最具體討論和部署的問題是商業銀行資本金補充問題。資本金是商業銀行經營的基礎,也是金融體系支援實體經濟的基本條件,在金穩委此前召開的幾次會議中,也曾多次提及鼓勵和支持商業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管道補充資本,而此次會議對銀行補充資本有了更詳細的部署安排。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管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管道。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援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確保商業銀行資本充足,一方面可以保證銀行有足夠資本支援實體經濟的資金投放;另一方面也能確保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從而使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具有更好基礎。最重要的是,重點支援中小銀行下沉業務重心,能夠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而這才是金融系統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次,會議對政策性金融機構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由政府機構發起、出資創立、參股、保證或扶植的,不以利潤最大化為其經營目標,專門為貫徹配合政府特定的社會經濟政策和意圖,在法律限定的業務領域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某種特殊政策性融資活動,從而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發展穩定、進行宏觀經濟調節管理工具的金融機構。而政策性金融機構最大的作用在於當商業性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意願受到制約和影響時,政策性金融機構可形成有效補充,另外,從目前的實際功能來看,政策性金融機構對於中國市場中長期資金的供給十分重要,因此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既能提高長期資金對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自持,又能引導和補充商業性金融機構的資金使用效率,對於提高整個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第三,會議提出要擴大金融業高水準雙向開放,這又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命題。金融的重要作用在於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而無論是經濟轉型升級還是企業的引進來和走出去,都需要金融業的進一步對外開放,這也是中國經濟穩定快速增長所必須的核心因素之一。金融業的雙向開放一方面有利於引入更高水準的金融服務,通過外部競爭促進中國金融業高品質發展和提高全球競爭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中國金融機構更好地融入國際金融市場,滿足國內市場更加多樣化的需求,提高金融體系的活力。


除了對下階段的工作做出了定調和具體部署,此次金融委會議,還向市場釋放出了積極地信號,對整體經濟和金融形勢的定調略有變化,新增“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由“總體可控”變為“趨於收斂”,表述更為樂觀,這對穩定投資者信心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穩中向好,中國金融市場將會繼續取得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