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撐經濟手段 只看新基建(2020年3月5日)


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資料顯示:2020年2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製造業PMI為35.7%,比上月下降14.3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29.6%,比上月下降24.5個百分點。2020年2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28.9%,比上月下降24.1個百分點,創有統計以來的最低值。雖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之下,市場對中國經濟受到衝擊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作為經濟景氣程度風向目標PMI指數如此大幅的下滑依然有些超出市場預期。

大幅下滑的PMI資料表明,新冠肺炎疫情確實已經對國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了顯著的衝擊。而且在春節之前,社會經濟活動剛剛有轉向擴張的趨勢,此時疫情影響之下再次轉為劇烈收縮,這對未來企業參與經營活動的信心無疑也是一次重創。更加殘酷的現實是,即便樂觀估計,中國的疫情在未來可見的時間裡得到有效控制,國內經濟活動重回榮枯線的位置,但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情況開始惡化,仍將從進出口貿易方面給中國帶來持續的負面影響,外需的疲軟將令PMI的修復進一步延遲。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中國只能從內部尋求穩住經濟發展的動能。而能夠由政府直接引導的基建投資則成為了最簡單有效的選擇之一。一直以來,筆者都堅持內需消費是能夠真正帶動中國經濟完成結構轉型,實現長期穩定增長的核心動能,同時,筆者也多次強調由政府投資帶動的經濟增長邊際效益正在不斷降低。但這些觀點與“非常時期基建投資依然是政府能夠採用的穩定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和動力之一”這一觀點並不衝突。

實際上,2020年本就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十三五規劃”的最後一年,無論是交通基建還是城建市政專案,都有大量的專案在等待推進,而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基建投資就早已寫入各個地區的工作計畫中。近期,全國各省、直轄市紛紛發佈2020年重大專案計畫或清單,據不完全統計,從北京、上海、江蘇省、浙江省、雲南省、江西省、福建省發佈的的2020年重大專案投資計畫列表來看,總投資額合計逾20萬億,其中基建投資是重中之重。而疫情的突然到來在令社會經濟活動短暫停擺的同時,更將基建投資的帶動作用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隨著國內疫情得到初步遏制,大基建專案的複功率正在穩步回升。機構預測顯示,至3月底時,大中型企業復工率將上升至90.8%,其中製造業為94.7%,分別比當前上升11.9和9.1個百分點。同時,近期政府針對疫情出臺的減稅降費、金融服務、穩崗就業補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將有效紓解疫情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困難,進一步提振企業信心,加快企業復工複產步伐。

而對基建投資領域的態度,資本市場更是直接通過股市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近些日來,A股市場中基建相關板塊集體大漲。市場看好基建板塊的邏輯非常簡單,第一,基建板塊的估值無論是PE還是PB都處於歷史地位,而股息率則處於歷史高位,投資價值凸顯;第二,在可以預期的貨幣寬鬆背景下,配置基建板塊的安全邊際明顯獲得提升,投資時點絕佳;第三,在疫情影響之下,為保證經濟的增長,加碼基建是政府採取的必要手段,與政策導向相符。

最後,筆者認為,雖然基建投資幾乎可以說是中國在這一特殊時期所必須採取的手段,但相信政府不願也不會以經濟結構的逆向調整和轉型的初步成果為代價來穩經濟。這就意味著即便政府將大力投入基建專案,但並不會重蹈金融危機時的覆轍,簡單的大水漫灌和重複建設並不會是政府此輪基建投資的選擇和手段,取而代之的將會是以改善民生、提高發展品質為目的的,以優化產業結構為導向的“新基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