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經濟雙循環 主要內循環(2021年1月14日)


時間邁進2021年,新的一年裏,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詞無疑將會是由習近平主席近期提出的「雙循環」,那麼究竟甚麼是雙循環,如何推行雙循環,雙循環又能為市場帶來甚麼樣的機會呢?

首先,雙循環的概念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大的發展趨勢來看,雙循環可以說並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在當前時局之下中國維持經濟持續增長動力的必然結果。經過改革開放的40多年,中國過往粗獷的經濟發展模式早已不可持續,在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經濟轉型期,已經不可能只靠外循環或者內循環,任何一個單一的循環來支撑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穩定持續經濟增長。

貿易政策轉化為鼓勵進口

一直以來,中國發展相對倚重「兩頭在外」的國際市場,但隨着經濟體量不斷擴大、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中國對內需的依賴明顯增強。數據顯示,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7.8%,連續第6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經濟體量越大、收入水平越高、服務業佔比越高的國家,國內生產總值中就會有更多的部分在國內被消化。按照這一趨勢,隨着中國收入水準、經濟體量和服務業佔比進一步提高,未來國民經濟會更加依賴國內,這是一個總結得出的規律,也是一個確定性較高的趨勢,這決定了雙循環中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其次,雙循環的具體推動,必然要落到一些重點領域中去。從政策環境來看,中國未來將從過去以出口導向為主的貿易政策轉化為既鼓勵出口,又鼓勵進口雙向開放的貿易政策;既積極引進處資,又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從東部沿海地區地區開放為主,到轉變為全方位、寬領域、多管道的開放;開放的領域也從以工商產業為主,到金融、教育、衞生、文化等領域全方位的開放。這些意味着雙循環的具體推進,更多將會是自上而下的引導,通過政策環境的改變和支持力度的調整引導整個經濟發展向着更加可持續更加穩定的模式轉變。而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最緊迫的無疑是在核心、高技術、基礎性的關鍵性技術上下功夫,避免繼續在國際市場中被「卡脖子」。無論是甚麼行業,創新都是重中之重,所以自主研發,進口替代,在產業鏈中佔據更加主動的位置將是未來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雙循環帶動人幣資產崛起

最後,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雙循環,蘊藏着新的機遇。第一是人民幣資產崛起,以內循環為主體就意味着經濟增長和發展仍然會以人民幣為中心,而內生經濟增長會帶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化,人民幣資產將會迎來一輪新的熱潮。第二是本土金融的國際化。實體經濟的內循環,會帶動資本市場的外循環,因為人民幣資產回報率提高的時候,資本的流入會更加順暢,這會帶動跨境資金雙向循環,從而為本土金融的國際化帶來極佳的機會。第三是增長動力提升,為資本市場提升估值空間。未來五到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循環會帶來消費的增量,同時也會帶動中國消費品牌的崛起,同時出口升級和進口替代將會更加頻繁的出現。這些意味着隨着雙循環的推進,在消費品和高新技術以及高端製造業領域必將湧現出更多優質的企業,這會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估值空間,帶動資本市場向好。

總體而言,雖然雙循環是以內循環為主,但並不意味着重回閉關鎖國門頭發展的老路上。恰恰相反,內循環的強大需要更高水準的開放和外循環來支撑和促進,只有將中國對外開放的口子越開越大,內迴圈的品質和效益才會愈來愈好,中國經濟穩定持續中高速發展也才有了更加堅實的基礎,也更加令人期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