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國家富有 要靠流通(2023年7月29日)


華人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金融學教授陳志武早年發表的文章《國家持久繁榮靠制度,不靠掠奪》,最近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共鳴者眾。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之際,我們重溫一下陳志武教授的觀點。


文章的核心思想只有一個:一個國家有沒有「錢亅取決於它能不能將各種未來收入流和「死」財富作證券化、票據化,不取決於它有多少金銀。而能否進行廣泛的證券化和票據化交易又受制於它的制度。所以,制度的優劣決定一個國家「錢」的多寡。美國有着讓任何資產、任何未來收入流提前變現的證券化、資本化體系,這就是美國強大、引領全球的核心秘密。


陳志武教授指出,一個國家的貨幣化能力或者說「錢」的多少是其制度資本的具體表現,它的「錢」能否成為「國際貨幣」也決定於其制度資本。沒有哪個國家天生就掌握「國際貨幣」的發行權,而是哪個國家有着世人公認最可靠的制度,它的「錢」就值錢。


一個國家有沒有「錢」取決於它能不能將各種未來收入流和「死」財富作證券化、票據化,不取決於它有多少金銀。金融證券技術不僅對個人、對企業的意義重大,對國家的發展也是如此。比如說,為甚麼在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的歐洲競爭中,英國最後戰勝了法國進而主宰世界?英國之所以在十八世紀開始遠遠超過法國,並最終在世紀末戰勝法國,其關鍵之一就在於英國有更發達的金融技術讓它更能將未來收入提前變現。


中世紀的歐洲戰爭不斷,慢慢地大家都要靠借國債發展軍力,誰能借到更多、更便宜的錢,誰就能擁有更強的軍隊,特別是海軍。1752年時,英國政府的公債利率大約為2.5%,而法國公債利率是5%左右。1752年到1832年期間,法國政府支付的公債利息基本是英國公債利息的兩倍,這意味着甚麼呢?


要知道18世紀中,英國每年的財政收入有一半是用來支付國債利息的,也就是說,假如那時英國的國債利息跟法國的一樣高,那麼要麼英國必須減少借債、要麼英國每年的所有財政收入都用來支付利息,前者會使英國的軍力下降,而後者會使其政府破產。兩種可能的結局中,哪種都不好。


但正因為英國有着比法國遠為發達的證券市場,使英國不僅能以未來收入為基礎融到更多國債資金發展國力,而且需要支付的融資成本也比法國低一半。更強的證券化能力使英國可以籌到更多的錢用於發展國家實力,使英國從18世紀到20世紀初都一直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讓不到兩千萬人口的英國主宰世界兩個世紀。誰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把更多的未來收入作證券化變成今天的錢,誰就能在未來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因此,證券融資不只是簡單地把未來的收入提前花,而是為未來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也會決定在競爭中誰會成功。


資本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


把未來收入流、土地之類的「死」財富證券化後,社會中的「錢」的確會因此增加。換句話說,只要是別人願意接收並具有流動性的有價物或票據,只要它代表着信用,那麼任何物或票據都具有「錢」的本性,也可看作「錢」,其流動性越高,「錢」性就越強。


一言以蔽之,資本市場很重要,證券市場很重要,因為直接影響到國家財富的多寡,人民生活的優劣,在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中,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剛過去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有點不一樣。以往政治局會議對資本市場相關的表述,主要是制度建設和關注中長期問題,強調資本市場改革和關鍵制度創新。


但此次會議着重強調,「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亅,更加直接面對的是短期問題和當下投資者信心不足、資本市場成交低迷,這是十九大以來的首次。表述和關注點的變化,或意味着更寬容的市場環境,有助於投資者情緒和交投的改善。我們一眾股民能否因此而變得更有錢?我們可以樂觀一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