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為政者的德行好比風,社會大眾的德行則如草,風向哪邊吹,草就往哪邊倒。孔子的意思是政府有責任為人民樹立榜樣,而經過2500個寒暑之後,這句智慧箴言正好應用今日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中國的資本市場由政府政策所驅動,因此,深入了解國家的政策是贏得市場的重要關鍵。然而,解讀中國政策並不是輕易能駕馭的領域,它需要具備廣泛的知識、長期的經驗和對政府政策出台的前因後果有深入認識。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作出錯誤的結論、鹵莽的投資決定。這亦正是本專欄自2005年開欄以來,一直強調和奉行的「順策而行」的投資理念。
「十四五規劃」作為指導中國未來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其意義之重大、影響之深遠,不言而喻。誠如前特首梁振英所言:「香港要深入學習和領會規劃中每一句每一字的意義。」
十四五規劃強調「三個新」: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新發展階段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發展理念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產的理念;新發展格局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十四五關乎香港未來
十四五與香港何干?這絕對不是與香港無關的國家政策,而是與香港發展和港人利益相關的重要政策,因為香港被「規劃」進去了,而且涉港內容豐富,篇幅也是歷年之最,更是第一次從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全面闡述了中央對香港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支持。
十四五規劃第61章明確提出,支持香港四個「傳統中心」,其中包括「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同時提出支持香港四個「新中心」,其中包括「支援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智慧財產權貿易中心,支援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近年,社會批評香港政府的聲音日盛,提倡香港政府要凝聚共識、制定長遠規劃,力戒過去「被動式、小格局、短視型」的發展思維。香港社會一直對「規劃」二字持有負面的理解。十年前,當十二五規劃首次把香港納入時,在香港就引起很大的爭議,甚至被部分市場人士貼上「香港被規劃」的負面標籤,大出中央所料。
既然十四五規劃對香港的長期發展意義重大,但香港社會卻未能完全掌握和正確理解其內容,那怎麼辦?中央派出史上最高規格的十四五規劃宣講團訪港,並以「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機遇,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題,向港人以至國際說清楚十四五規劃對香港的意義。宣講團由國務院港澳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多個部門組成,其中成員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和中聯辦主任駱惠寧。
背靠內地是香港優勢
駱惠寧主任發表演說,分享其三大觀點,事實上,這亦是宣講團的核心目的所在,其中目的包括「認清國家規劃要求,全面把握香港的發展方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斷提升香港的競爭優勢」,「善用國家政策支持,努力開創香港發展新未來」。駱惠寧主任說:「全球發展的最大機遇在中國,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在內地。隨着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實施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的確立,香港正面臨新一輪歷史發展機遇,一定要牢牢抓住它。」看清了大勢和大局,還應充分認識到香港之所以擁有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等經濟地位,根本在於擁有連接內地的區位優勢和自身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駱主任還說:「市場經濟,競爭激烈,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惟有做好今天,才能贏得明天。」
經過四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如今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外滙儲備第一大國,連續14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位居第一,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佔世界經濟的比重超過18%。
香港正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是局中人,並非旁觀者。背靠中國內地肯定是香港的優勢,而非劣勢。香港如果能夠強化超級連絡人、國際人才、資金池、試驗田和防火牆功能,這就能有效促進內地和國際市場的互聯互通,這本就是一盤前途無量的大生意、大發展。
コメント